关于对《加强体育专业人才引进力度》提案的答复
史玉磊委员:
您在区政协提出的《关于加强体育专业人才引进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国早期有意识的对体育教练员进行培养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主要是接受专家的培训,没有形成自己的培养体系。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教练员的培养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随之也出现了一些岗位培训制度。尽管我区教练员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竞技体育长远发展对高层次教练员的需求相比,仍然相对滞后。特别是教练员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市制约我区竞技体育运动训练水平快速提高的瓶颈。
针对您的提案,对我区教练员的培养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得知我区教练员培养的重视程度与发达城市存在一定差距,这基本上与我区的经济发达程度成正相关。
除此之外,之所以造成我区体育专业人才流失多、高水平人才进不来、人员配置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主要是以下原因:
1.学历教育受到忽视。我区优秀运动队教练员学历偏低,这样的情况与目前教练员的评价考核体系有直接关系,学历对教练员职务等级的评价以及绩效评价方面影响甚微,从而减弱了教练员对学历教育的重视,因为过于偏重运动成绩,从而冲淡了教练员文化学习的兴趣。
2.人才交流机制僵化。教练员是一个具有很强技术性、操作性的职业,过于自闭只会导致技术停滞不前、理论固步自封。
3.培训评价考核方式缺乏实效性。考核是检验成果、促进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增强对实践性考核特别是对能力的考核才是真招。
针对一系列原因,要采取以下对策加以改善:
1.管理部门主动营造学习氛围,鼓励教练员提高学历,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照顾;其次建议管理部门在修订教练员职务等级评定政策以及评价考核制度时提高对学历的要求;充分利用我国体育院校的教育资源及其他高校的教育资源,向我国优秀运动队教练员提高优质的学历教育,尽快改善他们的学历结构,提升其学历层次。
2.增加教练员的来源途径,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练员,且部门领导要在认识上打破人才交流的屏障,在制度上、政策上给予保证,从而完善教练员人才交流机制。坚持引进人才与盘活现有人才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良性竞争机制,真正激活人才资源,注重优化结构和优势结合,实现人才效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3.加强“现场指挥训练”、“指挥比赛”、“管理队伍”为目标的考核方式的比重。
总之,任何产业发展都离不开专业人才,当下专业人才稀缺是我区体育产业存在的重要问题,而所谓专业人才又不单单是教练员和运动员,而是真正懂得行业与市场如何接轨,如何与政府部门协调沟通的专业化人才。在固有的体制内确有符合要求的人才可以挖掘,但这些人收到既定规则的管理和限制,只有跳出体制才能海阔天空。
体育产业是在和其他领域争夺人才。但目前看,体育行业路径窄,未来发展的竞争力不够。因此只有体育产业可以为运动员、教练员带来更多就业和发展的机会,才能扩大后备人才的数量,进而是质量!
感谢您对我区体育工作的关注与支持,希望您在今后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
联系人姓名及电话:程浩 3361316
(责任编辑:督查议案科)
初审: 复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