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工作报告
浑江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0-01-18   信息来源:八道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收藏
2009年八道江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18日在八道江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费洪海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0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凝心聚力、负重奋进,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考验,较好地完成了区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6.2亿元,增长28.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增长54.1%;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50967万元、地方级收入20810万元,分别增长13.8%和20%,完成一般预算支出70051万元,增长28.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亿元,增长2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4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90元,分别增长14.1%和13.2%。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核心之举,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实施三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83个,完成投资34.2亿元, 增长53.5%。弘瑞洗精煤、新兴选矿、镁园区一次输变电等27个项目建成投产;天安镁业一期工程、大山合食用菌综合开发、满清主体文化酒店等56个项目完成年度目标。争取中央扩大内需项目18个,河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道沟文化站等9个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其它项目顺利推进。同时,强化项目储备,谋划亿元以上项目29项。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工业立区作为强区之本,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围绕“5+2”产业,全面实施产业升级和要素平台建设,完成工业集中区4个特色专业化园区调规。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总数达到78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2亿元,增长42.5%。完成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125亿元,增长48.8%。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6%。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3个,实现新产品产值6.2亿元,增长58.6%。着力改善金融环境,搭建企业融资平台,协助企业解决各项贷款1.2亿元。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活区之策,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组团参加东博会、深洽会等重要经贸交流活动,积极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进行重点招商。全区共引进大小项目123个,合同总金额4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6亿元,增长52%。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区政府工作部门由23个精简到18个。加快推进部门综合预算,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重新理顺镇村管理体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产业富民作为兴区之基,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实现农业总产值11.5亿元,增长12%。新建日光温室100栋、大棚80栋,建设标准化牧业小区4个,长白山特种野猪饲养量达8500头,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达到11个。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户、市级龙头企业3户。全面启动“百村万户”升级工程,发放贷款1973万元。投资313万元,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青沟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竣工,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处,小流域综合治理2条,中小河流堤防建设9000米。三道沟至集安界边防公路全线开工,新建农村公路83.7公里。完成农村泥草房和危房改造1090户。完成荒山造林1500亩,红土崖打击毁林开垦综合治理还林2.5万亩,公路绿化4.5公里。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化解债务1109万元。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社会进步作为长远之计,发展合力进一步凝聚。投资2224万元,对九中、沿江小学等11所中小学校的校舍进行新建和改造。新增特岗教师98人。完成河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道清卫生院建设。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得到了科学有效的防控。参加全省第五届社区健身大赛并蝉联第一名。成功举办了全区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和第十届中小学运动会。理顺了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管理体制。新建2个镇文化站和15个农家书屋。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并荣获国家级先进集体。坚持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全区人口出生率4.64‰,政策生育率95.21%,自然增长率2.15‰。全面开展污染源普查,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别削减81吨和62吨。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发放直补金187万元。积极开展兴边富民行动,争取资金300万元。民族、宗教、外事、档案、人民武装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审计、国土、工商、价格监督、食品药品监督、质量技术监督、地方志等事业健康发展。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为民之重,发展成果进一步惠及百姓。统筹城乡就业,开发就业岗位10787个,新增就业9919人,劳务输出2531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0255人,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3100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000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5.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1.1%。成立困难职工法律援助中心,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发放低保金10081万元、城乡大病救助548万元、优扶事业费640万元、老兵医疗补贴110万元、各类救济款物410万元。在妥善做好廉租房分配的同时,发放廉租房住房补贴1440万元。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安居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年初承诺的“八件实事”全部完成。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平安建设作为发展之要,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进一步强化“打、防、控”三位一体的治安综合防控体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得到有效遏制。以常态工作、应急工作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得到提升。全面开展“大接访”活动,突出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实现了全国两会和国庆期间进京非正常访零登记的目标。区信访局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事故隐患得到有效控制,森林防火工作取得连续25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

  各位代表,在发展形势复杂多变、不利因素明显增多的情况下,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开拓创新、团结奋斗、顽强拼搏、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八道江建设与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运行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依然突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回落,保增长压力加大;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可用财力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少,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就业形势更趋严峻,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严峻的经济形势有可能诱发潜在社会矛盾,和谐社会建设任重道远;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主要任务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编制“十二五”规划、超前谋划未来的一年,更是既富于挑战又充满机遇的一年。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社会投资趋于谨慎,我们面临的发展形势更加复杂,经济增长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尽管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但我国经济发展回升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将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若干意见》,明确把东北地区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们实现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我们既要清醒认识到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又要善于把握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增强战胜困难、迎接挑战的信心和勇气。化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转机、化被动为主动,以超常规的发展思维、保障措施和拼搏精神,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努力把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继续开创八道江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新局面。

  按照区委六届八次全会的部署,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2010年,计划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21项,总投资161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48.7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46项,续扩建项目36项,预备项目39项。一要强化领导抓项目。继续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领导包保责任制,切实发挥项目推进组、项目服务组的作用。年内确保天安镁二期、南山煤田、长泰型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46个拟新开工项目开工建设;华美聚苯乙烯泡沫板材、满清主体文化酒店、盛达乙炔气等22个项目竣工投产。二要抢抓机遇争项目。围绕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循环经济试点、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试验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五大政策机遇,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扶持重点,围绕我区优势资源、产业特点和发展需要,在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农田水利、教育、卫生等领域,多渠道、强力度做好资金、项目争取工作。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研发合作,强化项目谋划和储备,年内高起点谋划包装适于我区发展的亿元以上项目10个,重点谋划实施1—2个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三要全民招商引项目。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推进机制、督办考核机制和政策激励措施。采取委托代理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媒体推介招商等多种形式,一手抓招商,一手抓安商。立足做大企业规模,促进落户企业追加投资,发展配套产业,提高投资强度。要建立项目有进退、业主有更替的促进机制。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迟迟不能落地开工的项目,实行有序退出。对项目建设严重滞后、两年内没有实质进展的实行淘汰退出,政府收回承诺配置的资源或更换业主。要注重引进高素质人才、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促进企业创新活动本土化。

  

  

坚持激活存量、做大增量、提高质量,着力打造强企名企,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一要加快产业升级。围绕实施产业跃升计划,积极推进“5+2”产业发展,实现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企业创新步伐,改造提升煤、铁等传统产业,逐步实现产品终端化,提高产品附加值。投资30.2亿元,实施技改项目55项。原煤、洗精煤、焦碳、铁精粉产能分别达到230万吨、210万吨、90万吨和100万吨。年内,原煤就地转化率要达到80%以上,力争实现铁精粉全部就地转化。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积极培育镁、硅等新兴产业。在确保天安镁一期1万吨投产的同时,加快推进二期5万吨工程及相关配套产业。大力扶持有机食品、保健食品、生态制药等朝阳产业,积极推进新型建材和粉煤灰二次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要突出抓好现有企业提速增效,加强指导服务,推动银企合作,搞好产需衔接,保障煤电油运等要素供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产率达到86%以上。积极做好东圣焦化上市前期工作。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二要发展园区经济。按照产业集群化发展、土地集约化经营、资源循环式利用的原则,启动浑江流域特色园区经济带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加快园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工业集中区的政策拉动、产业带动和管理体制促进作用,形成持续稳定、富有活力、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年内,镁工业园区要再引进项目1—2个,新型建材产业园区引进项目2—3个,全力抓好煤化工工业园区曙光工贸90万吨原煤深加工等项目建设,抓紧与投资商洽谈和衔接多晶硅项目,力争早日启动光伏产业园区建设。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按照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效益农业”的总体要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绿色及生态特色产业,重点培育无公害蔬菜、食用菌、中药材、长白山林蛙、水产养殖、精品牧业和青食玉米七大特色产业带。食用菌达到150万袋,中药材达到7000亩,规范化养蛙沟系达到125条,水产养殖达到2380亩,长白山特种野猪存栏达到2000头;青食玉米达到10000亩。二要加速推进产业化经营。以提高农民收入为重点,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年内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户、市级龙头企业3户,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9户,总量达到54户。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年内达到6个。三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重点抓好示范村建设,加快形成示范村引导带动、一般村整体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格局。以“四清、四改、两化”为目标,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切实抓好“百村万户”升级工程,加大资金和政策帮扶力度,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保障。四要不断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着力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成板石河堤防二期工程、2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和4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按照“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服务监管有效”的要求,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抓好生态林业建设,继续开展红土崖打击毁林开垦综合治理,力争实现连续26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目标。  

  (四)坚定不移地做强现代服务业,在提升三产发展水平上开创新局面 

  

  (五)坚定不移地抓好增收节支,在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上寻求新突破 

  

  (六)坚定不移地推进可持续发展,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上再上新台阶 

  

  (七)坚定不移地推动社会进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争创新业绩 

  

  公开承诺办好关系民生的“八件实事”:1.投资8800万元,建设廉租房70000平方米;2.投资700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343户;3.统筹城乡就业,开发就业岗位10000个,新增城镇就业8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000人;4.全面启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省级试点惠民工程;5.投资1000万元,新建日光温室40栋,大棚60栋;6.投资500万元,新建2130平方米红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月补差标准由170元提高到18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人均760元提高到960元;8.投资80万元,建设农村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1000个。

  三、切实加强执行力建设,全力打造为民高效的政府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新的发展中赢得先机,要在新的竞争中把握主动,必须把全部精力用在发展上、用在为民造福上、用在带好队伍上,始终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一要提高开拓创新能力。要大力弘扬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保持求真务实、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倡导立说立行、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推行抓主抓重、统筹一般的工作方法。下大力气减文、减会,减少不必要的事务性活动,把精力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坚持用改革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市场经济的手段破解工作难题,用创新的精神培育新优势,用统筹协调的方法抓好和谐稳定,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二要提高狠抓落实能力。要大力弘扬实干精神,认真负责抓落实、突出重点抓落实、改进作风抓落实、强化督查抓落实,做到言出行随,令行禁止。凡是定下来的事情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干,说到做到;部署下去的工作必须监督检查,一抓到底。以责任明确的硬任务,真督实查的硬措施,奖罚分明的硬机制,确保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推动全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三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进一步提高议案、建议和提案的办理质量。坚持民主科学决策,建立重大决策评估制度,完善考核办法。健全和完善绩效评估体系,激励要干事,褒奖干成事,治理不作为,惩戒乱作为。要自觉、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健全办事公开制度,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政府责任理念,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

  四要提高廉洁从政能力。注重制度落实,加快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行政监察、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继续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着力解决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问题,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大兴廉洁从政的风气,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全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创新创业,富民惠民,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34万八道江人民的热切期盼。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和衷共济,迎难而上,合力攻坚,为谱写我区改革发展新篇章、开创中心城区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继续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最大限度的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百姓。一要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加大对城南小学等校舍的安全改造力度,提前做好白山一中异地建校的准备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切实提高国民素质。完成2个镇文化站和20个农家书屋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新上卫星接收装置1800台。加快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保持严峻态势应对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认真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力做好第二次全国科学技术与实验发展清查。完成村民委员会第八次换届选举。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营造关心国防建设的良好氛围。继续做好移民、科技、价格监督、食品药品监督、技术监督、供销、老龄、残疾人、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等工作。二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继续统筹城乡就业,改善农民就业环境。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做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乡特困户生活与医疗救助等经常性的社会救助工作。三要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完善信访制度,畅通信访渠道,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加大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力度。完善各类应急预警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措施,加大对煤矿、非煤矿山、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和消防等领域的监督检查力度,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继续强化“打、防、控”三位一体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坚决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严厉打击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活动,全力推进依法治理,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创建“平安八道江”。  统筹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要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拓展和巩固生育文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强化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不断提高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能力。二要强化资源集约。实施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加快形成集约利用土地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严格农业用水管理,全面推广农业节水技术。继续整合规范矿业开发,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努力提高矿产资源开发效益。三要推进节能降耗。完善节能管理体系,对重点企业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加强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企业节能减排的调度和监控。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和新技术应用,深度开发煤矸石、粉煤灰等二次资源,逐步向低碳经济发展目标过渡。四要严格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生态意识,加快生态城区建设。继续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严格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涵养区和饮用水源保护,深入开展生态农业、造林绿化等各项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继续加大综合治税工作力度,切实推进依法治税,强化对主体税种、重点行业和新增税源的监管。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活动,严厉打击偷漏税等违法行为,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和质量,确保应收尽收,促进税收均衡入库。统筹政府非税收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继续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预算约束、资金跟踪审计,集中财力保工资发放、保民生支出、保机关运转,严控超预算支出,新增财力70%要用于民生和公用事业发展。继续推进部门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财政投资评审等财政改革,不断提高财政运行效益。认真开展财政监督管理年活动,按照依法、规范、简化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保、支农、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提高专项资金监管水平。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一要打造特色旅游业。以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加快完善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尽快融入长白山大旅游格局。以龙山湖景区为核心,整合长白山迷宫、青山湖、七道江会议旧址、板石国家矿山公园等相邻景区,科学规范管理,实施深度开发,突出生态主题,挖掘人文内涵,打造整体优势,重点把三道沟打造成吉林省著名的“渔乡水镇”。年内要完成龙山湖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龙山湖水库大坝主体工程,启动滴台村休闲度假村、大路村生活区和三道沟村综合服务区项目建设。二要壮大城区服务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培育和发展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经营规模合理、技术装备高的优势物流企业。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大型物流企业到我区投资,建设档次高、配套设施完善、综合功能齐全的物流园区。围绕中心区建设,重点规划、建设、发展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小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积极改造和提升商贸、餐饮、交通运输和公用事业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现代服务业。(二)坚定不移地加速工业立区进程,在发展支柱产业上迈出新步伐 (一)坚定不移地抓好项目建设,在扩充区域经济总量上谋求新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0%和22%以上,招商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定指标以内。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区、工业强区、三产活区、特色富区”不动摇,突出投资拉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推进“5+2”产业发展,继续抓好以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确保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浑江区人民政府)

初审:    复审:    终审: